close


台北學第三階段以[出城] 作為本學期課程的主要目標,讓修習過台北學的孩子複習前一學期的學習內容。藉由資料與文本閱讀整理之前走讀的經驗知識。並透過實地走讀方式進行地景與文史的結合,將城市導覽、產業脈動與城市發展的議題融入主題,讓孩子整理文本與實地踏查的發現。

此一階段已進入高組前期階段,從大漢溪沿線進行踏查規劃,連結人地互動的走讀課程。活水溯源到社群聚落,產業發展到城市想像。透過流域探索大漢溪沿線地標來認識自已居住的城市。並以米糧生產的故事,引導孩子藉由角色扮演與米食產業的連結故事,帶大家出城尋找"國家寶藏"。

本週的進度如下:
(1)搜尋大漢溪沿線的人群聚落,尋找地標地景與時空互動的人文軌跡
(2) 尋找新莊老街[神明的所在] :交通,地景,廟宇~了解民間信仰背後族群的關係

出門前,孩子們已經先行依照自己的分組查詢相關資料,並由指揮官進行任務分配。然後當天的交通帶隊官,帶著我們搭捷運前往新莊。
第一站,我們前往新莊廟街的慈祐宮,認識一下這個建立了258年的[媽祖廟]。帶著孩子認識一下這個廟宇的起建人與背後祭拜的族裔,同時了解一下這個廟宇的神明故事。藉此提供孩子們追索族群故事的線索。

   

       

在媽祖廟口,遇見熱情的豬血糕「阿北」,引導我們穿越米市巷,來到[大漢中興]的河岸邊,看看這一個日治時期重修的很有韻味之雙廟同棟紅磚建物。下面是拜土地公的福德祠,上面是拜觀音的潮江寺。不知是否如錢塘大潮那樣的潮水聲滾滾而下,所以二樓的門板上書《潮音振耳‧江水澄心》,一樓的福德祠則書《福由天降‧德在人修》。真的是神明的話語,發人深省。

   

                 

據耆老描述,潮江寺在清代原來是一個工寮,後來為了防範板橋方面的漳州人偷襲才在樓上建[瞭望台],直到日人重修潮江寺才有現代這個混搭著日洋合的紅磚建築,不知道孩子們有沒有發現那個對稱的維多利亞式建築的基底?

美食組今日無從發揮,因為返還慈祐宮門前,時間就已不足,所以匆匆帶孩子抓了「鹹光餅」嗑,下回恐怕要先和家長們報備,延後下課時間了。

   

           
arrow
arrow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