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北學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親愛的爸爸媽媽晚安:

                星期五的台北學,我知道大部分的孩子都沒寫完。

                原因是題目太多?對於申論題的寫作不熟?對於這樣的考試型態還在適應?組織答題及尋找資料的時間分配不當?....

                其實作為老師,在一旁看著他們拼了兩個小時,努力的找資料,燒腦袋,互助支援,或是卡關時沒有放棄(一個都沒有放棄)的精神。其實很感動~

                 每一個題目我都預設了不同的學習目標與任務在其間。前兩題測驗摘錄資料與找書(查電腦)的能力。當然平日有認真上課的人可能會想起自己的筆記裡有,第三題是一篇博士論文的摘錄。第四題測的是創造力與統整學習的能力~但是,我沒告知他們事先準備筆記。連什麼時候考?考試範圍都沒特別說,目的在「平日的準備與認真否?」況且openbook最重要的是測驗「帶著走的能力」。

 

 

 

文章標籤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學第二階段:進城

臺北城西門、小南門周邊景點踏查

 

疫情下的生活,要安排外出走讀的臺北學課程,需要諸多思考。因此課程內容的前後順序也必須依著疫情的狀態做前後的調整。疫情嚴峻時,以室內課為主,進行文獻閱讀、影片剪輯、文案書寫練習為主。可以出門的日子,把握機會先安排現場踏查。因此儘管遇到下雨天,也要把握可以出門走讀的吉光片羽。儘管孩子還沒備好踏查前的文獻閱讀與導覽摺頁製作。

 

#景點的地標建築,透露著歷史的線索

「老師,西門紅樓是新起街市場,但他的建築外觀很像台大醫院的樣子」

「你的觀察很仔細喲!」

文章標籤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學第二階段:出城之前進大稻埕 1]

 

經過秋學季的部署和走讀練習後,四年級的台北學新生在學長姐努力示範「如何學習」之下,建立了一點臺灣地理,地質與台灣歷史的初級認識。停了一季的「出城」學程,重新啟動。中學季的第三週,我和孩子們重新踏上台北的土地,一起走讀採集這片天空下的人地互動故事。

 

隨著課程節奏,我們從艋舺的頂下郊拚,一路走進了大稻埕的繁華巷弄。上星期與孩子們一起討論起他們在秋假的[大稻埕]作業。孩子們透過影音與閱讀資料,對大稻埕有一個隱約的輪廓。依照之前建立的模式,分配了導覽組,建築組與街廓組,將大稻埕切分為四塊地理街區,以民生西路為中線。私下安排「暗樁」,進行個別指導與個別化作業。讓孩子在走讀時,負責自己的任務。或進行觀察,或進行導覽,或進行資料收集與紀錄。透過孩子的視野,重新採集與驗證閱讀的書籍與現場田野上收集的資料是否一致?


就像黃武雄教授說的,透過體驗得來的知識,才是真實的知識,透過體驗認識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不斷地體驗,最能使個體沿依本性發展。人學習知識,要有自己的體驗,把自己的體驗隨時與書本知識中所記錄的人類共同體驗的足跡相互印證,使人的體驗不限於一時一地,能跨越時空,深入人世,人才能真正認識世界,認識自己。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從自然史還是地質史,台北盆地發展與「台北人」的發展,歷史聚落與文化,殖民史與歷史變遷的角度,芝山岩這塊時空劇場教室都不會讓您入寶山空手而返。

這幾年帶著孩子們在台北的里山走讀,益發覺得「台北市的大地工程處」是一個很值得鼓勵的單位。很多步道的修繕,加入了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的元素。讓像我們這樣喜歡體驗學習的教師如獲至寶,每每可以利用現場的導覽標示或自然保留的生態,進行臺北學課程的走察。或是生態廊道的觀察課。富陽自然公園如此,內溝溪如此,芝山岩步道更是如此。

台北盆地在一萬年前猶是台北湖時期,芝山岩是少數浮出水面的小島,保有海生植物、海貝化石、先民生活遺跡,是座活的生態博物館。

曝露在岩石表層中的各類化石,記載著芝山岩過去在海底的歲月(台北盆地邊緣的里山都可以觀察到很多的化石證據),而海岸植物、濕地植物的存在以及今天林立的低海拔次生林,更是臺北從滄海變桑田的假最佳紀錄片。

秋學季,我們將孩子分組上課(這個班群是混齡班群,起點行為各不相同),讓孩子依差異進行任務。讓五年級的孩子,進行導覽複習的任務。四年級則進行出門前的文本摘錄練習,現場「採集」資料的工作。

這個階段,五年級孩子們已經有基本的台灣史地概念,所以我們依著「鳥目台北」的規劃,讓孩子從「觀天地」開始臺北學的走讀課程。
上山之前,讓五年級的學姊講一段「分類械鬥」的故事,然後讓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讓他們進攻西隘門。然後一邊解說「隘門」的概念,一邊解説械鬥的「輸贏」。看到開漳聖王(惠濟宮),孩子就知道漳州人守住了這一局。

   

文章標籤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學第三階段:出城之走讀艋舺的美麗與哀愁」

 

四五年級的孩子,台北學最近的進度已經走到了「艋舺」。上次的新莊意猶未盡,同時也發現了孩子們在基礎知識上的不足。因此打算利用後面幾個「出城」的大主題,好好地展開訓練課程。對孩子們來說,艋舺又是一個大部頭。不能走馬看花,輕輕帶過。

   

  

 

              

「台北學的走」

文章標籤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包里大路(民俗專家林衡道先生稱其為魚路古道),是早年金山地區居民挑魚貨及物產送至士林、大稻埕的路徑。

本次六年級的移地學習以西班牙人曾經統治的北部地區為主要探究目的地。在行程安排的討論歷程中,我們為孩子刻意安排了這一條先民篳路藍縷,貫穿七星山的陟直山徑。因為它不僅是一條饒富趣味的歷史古道,同時路徑上的自然生態豐富,正足以呈現台灣中低海拔山脈的植被林相演替脈絡。

經過上回的移地學習之後,孩子們對於行程的規劃已有充分的概念,能夠快速回應問題,面對衝突逕行討論。分工合作之下學習領導與被領導,學習接受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夥伴聲音。

一早,快速盤旋而上的山路讓睡眠不足的老師暈車,孩子們在擎天崗耐心等候老師的復甦。適時,兩座山中間彷彿發現新天地般的揭露著被雲海包裹著的台北盆地,讓孩子似乎可以感受、聯想台北盆地的這一座大湖的前世今生。小傑說:「台北看起來真的好像放在海裡喔……。」所以我們趁機來辨識方位,認識地景,尋找地質學上的軌跡。

啟程後的第一站是大草原旁的土地公廟,現在看到的土地公廟是後來改建的,我們刻意繞到後面看原始的由石頭堆砌而成的小土地公廟。同時讓孩子做角色扮演:擔任挑夫。想像自己從金包里挑著魚貨,越過山丘,前往士林。在這兒歇歇腿,上個香祈求平安。回程,再次路過此地,肩上的擔子從魚貨換成給妻兒的胭脂水粉、花布、洋娃娃和玩具。想著倚門等候的妻兒、嘴角不禁上揚,哼著歌兒下山崗。

接著通過擎天崗大草原,陽明山公園管理處因為前一陣子發生公牛鬥毆將老太太撞死的意外事件,所以封閉大草原。因此我們只能在遠處觀看那一大群水牛。

帶著孩子由「日人路」前行,遠眺金包里,只聽到女孩兒們讚嘆著發出驚呼:「哇!好漂亮的山和海,山連著海、海連著天,峰峰相連到天邊。」
孩子們的心一下子就柔軟了起來,回到大自然,接通的天地線,自在的手舞足蹈哼起了歌。像極了那些哼著小調的挑夫,快樂的回家人。

文章標籤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移地訓練之後,台北學課堂的孩子們開始展開[進城]的準備。透過先前佈下的[功課],預設要讓孩子練習以手上的工具,地圖與文獻資料,找到在台北車站附近的北門及周邊的古蹟群。孩子很快地展開分組,有人查地圖、有人查古蹟、有人安排路線規劃...然後我們就出門走讀了。

一路上老師擔任觀察員的角色,讓孩子盡情發揮,就算走錯路,只要沒有安全顧慮,我們就樂於讓孩子自己"主導",自己規劃。今日的指揮官發揮很好的合作協調功能,真的超棒的。

如果您走進台北市政府的一樓,您一定會看見「沈葆楨廳」與「劉銘傳廳」以表彰兩位對台有建設之人的功績。然而,若從不同的族群角色來觀看,我相信會有不一樣的觀點。

這是我們帶孩子[進城]的原因之一。我們想要孩子認識這塊孕育他們成長的土地,看看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在這個時空劇場裡的[演譯]與[生活]。了解一下,清朝在大航海時代的脈動下如何面對遠親近鄰的挑戰。各國的[海賊王]們又是如何進入這塊土地上與我們的[祖靈]們互動。

進城的第一站,我們選擇了臺北城最重要的城門~北門(承恩門),作為我們進城的第一站。

昔時北闕觀江水,日暮桅帆映遠山。
作為台北城最重要的[官道],可以從北門遠眺淡水河與七星山。從前的劉銘傳也是從這個官道進入台北城的撫台衙門。今日特別讓孩子們走一趟北門,看一看為何它是「巖疆鎖鑰」。透過孩子的眼,看一看北門延伸出去的[撫台街]到底有多近?說一說西仔反的清法戰爭,也說一說死於任內的台北府知府陳星聚的故事(他當時已六旬高齡仍親自督戰,擊退法軍,保臺有功。1885年,於中法戰爭和議後不久,於臺北府知府任內去世)。

進城是台北學的一個重要關卡,接下來,孩子要開始練基本功了。走讀不是只有走,更要讀。行萬里路更要讀萬卷書。師父已領您進門,孩子,接下來就請您認真修習了。這一路的風景,是台北城的美麗與哀愁。更是師父最愛的橋段,希望您也會認識台北,愛上台北,你們的故鄉。

文章標籤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武雄教授在「學校在窗外」裡問:

「孩子為什麼去學校?」

「與世界互動或連結」,更進一步說是為了「打開經驗世界與發展抽象能力」以便與世界「真實的連結」。

台北學當初就是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上。「歷史是文明之舞,地理則為文明的舞台」,真實的知識是整體性的,是不可分割斷裂來看待的。地理即是歷史的舞台,文學與自然也柔和在其中。所以這門課,我們決定以台北這個「大舞台」作為孩子經驗知識與真實世界,抽象能力與生活知識連結的脈絡橋接,將讀本文獻上冰冷的知識透過現場走讀,對話與探究,化身為知識系統的重組行動。

第一個階段由「鳥目台北」認識台北的自然環境,地質演變與地理環境之後,我們進入了「社會台北」。第一站孩子們挑戰的是台北的第一門~北門。

 

  北門任務

文章標籤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從自然史還是地質史,台北盆地發展與台北人類的發展,歷史聚落與文化,殖民史與歷史變遷的角度,近來芝山岩這塊時空劇場教室都不會入寶山空手而返。

 

經過二個星期的「整軍經武」讓孩子透過作業與課堂文本閱讀。讓孩子再進入這個劇場前先建立「單薄啊」台灣史與地質史的觀念。

 

所以今日從西隘門很快地穿越到後山,沿途簡單教孩子攝影取鏡的技巧(今日要教他們拍一些自己要用的照片),然後進入北隘門棧道「地質教室」上課。

這個棧道沿途台北市大地工程處設立了許多的解說牌讓遊客認識地質環境變遷。首先在「大石象」介紹了這部份石頭的形成。

 

文章標籤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光校長

第二回合走入板橋林家花園
路隊長大幅修正了前往林家的交通工具
這次從善如流,改搭捷運到府中站

IMG_8705.JPG

行前的準備工作依然請輪值的指揮官分派任務
不同的是
這次採取單線操作

文章標籤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怎地,當台北學走讀到板橋林家花園時,耳際就想起了當年紅極一時的超級電視劇~[飛龍在天]

故事的背景設置在清末,鎖國政策下的清朝國勢已盛極而衰,西方各國憑藉船堅炮利,大舉入侵中國,只是故事的地點發生在艋舺。

我們這次走讀的目標是福建漳州出生的林平侯家族,他們的家族史是具體而微的臺灣史,林家的故事是整個台灣當時的寫真。

早年的林平侯到臺北來尋父,涉入米糧生意,由此發跡開始經營米糧、鹽、航運及土地開發致富。他一生購買許多田產,使林家成為臺灣最大的地主。1824 年為了避免漳泉械鬥之禍,保護家族,從新莊遷移至大嵙崁(今桃園大溪)。

今日的功課是孩子們將事先閱讀的文本進行整理,在林家花園現場進行林家譜系的介紹,並說明漳泉械鬥(結合新莊的故事)對林家的影響。到板橋建城及家屋的歷程,建物的特色與觀看重點的勘查,為下一次走讀進行[備分]與[場勘]。

孩子們自行分組進行工作分配與導覽,身為老師的我,要做的是確認孩子有正確的將資料內容介紹給大家,並補充一些文獻沒提到貨或孩子們沒提到的資訊。教與學,一起學習,一起討論。然後以提問法喚醒他們注意林家在這樣的時代中扮演的腳色,及這個時代下脈絡下的歐洲,日本,亞洲風雲並起的展開大航海時代後期的大國崛起現象。

真實走讀學習的是方法論、資料閱讀、分析、相互提問與整合資源。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將老師佈署的文本化為學習素材。在穿梭古今的時空劇場裡尋找每一個學習的線索。

唐太宗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 鏡,可以知興替。大漢溪沿線的故事採集,一經展開非常豐厚的文本資料讓人目不暇給。從新莊才走到板橋,孩子們一頭栽進老師的小心機裡。小光的心目中,每一個人的家族史都是最有溫度的日常,透過口述,訪談與文獻閱讀,我們可以從家族史發現時代巨輪下的國族與世界史。這不再僅是一堂[地方學],它從來都不是。小光只是藉著台北學讓孩子找到認同這片土地的連結。同時藉著方法論的引入與練習,將素養導向的學習引入孩子的學習歷程。讓他們不再只是教科書冰冷的罐頭知識。

文章標籤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