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北學第二階段:進城

臺北城西門、小南門周邊景點踏查

 

疫情下的生活,要安排外出走讀的臺北學課程,需要諸多思考。因此課程內容的前後順序也必須依著疫情的狀態做前後的調整。疫情嚴峻時,以室內課為主,進行文獻閱讀、影片剪輯、文案書寫練習為主。可以出門的日子,把握機會先安排現場踏查。因此儘管遇到下雨天,也要把握可以出門走讀的吉光片羽。儘管孩子還沒備好踏查前的文獻閱讀與導覽摺頁製作。

 

#景點的地標建築,透露著歷史的線索

「老師,西門紅樓是新起街市場,但他的建築外觀很像台大醫院的樣子」

「你的觀察很仔細喲!」

「但是前面的八卦樓形式應該是中式的,後面十字架是西式的,日本人為什麼會將這樣的東西式建築蓋在一起?」

「中山堂,也是日本人蓋的,樣式又不一樣?撫臺街洋樓也是」

「小南門是華北式建築,和北門的碉堡式城門不同?難道他們不是同一時期蓋的?」

「欽差行臺是清朝蓋的,八十八輪番所是日本人蓋的,都有許多木造結構,但長相差好多」

  

       

呵呵,出門前有些同學還是看了資料,爬了些文獻,現場可以有問題意識,很好~

「進城」這個單元本來就是希望孩子透過這些古蹟建物的景點,帶著孩子去認識近代不同的人進入臺北,透過建物的興革,看見臺北、台灣這個時空交錯的地理舞台上演的文史大戲。不同的人物進來臺灣以其文化脈絡與時代背景在這塊土地上住居下來。

 

所以從蓋干欄屋凱達格蘭人到清代的土角或編竹夾泥街屋,再到日本人來到台灣拆臺北城蓋的辰野式建築(公共建築)、各種日式木造館舍、宿舍、倉庫等,見證了曾經來到臺灣人們的生活與互動。

 

不同的族群、人種以不同的建築展開他在這塊土地生活的智慧,透過孩子們親自走讀、觀察、繪圖、拍照、閱讀文本,甚至製作模型、導覽摺頁,讓他們開啟歷史的視野。古蹟群述說的故事,讓文本冰冷的知識有了溫度,甚至在孩子觀察提問的過程也同步學習思辨與探究。

  

             

#現場田調,善用臺北城這座博物館

 

蒙特梭利認為孩子無法間接學習,透過城市博物館的建置,讓整個城市都成為孩子直接學習的工具。日人拆臺北城城牆,重新做市街改正,引進了西方建築城市的方式,在道路的規劃中看見了三線路、圓環等交通設施。清代劉銘傳引進電氣化設施、築鐵路、蓋機器局,讓台灣有機會進入現代建設的歷程。這個歷程可以讓孩子有機會思考若您是當時的巡撫劉銘傳、兵備道劉隞,或是日本總督,您為什麼要建設這塊土地?\如何建設?\建設那些東西?藉著Simon O. Sinek的黃金三角圈法則,引導孩子思考Why\How\What的思考關係。

  

當孩子觀察到西門紅樓出現八卦與十字架的東西方意象時,正好可以問問孩子觀察後的推論(想法),所以孩子說:

「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說西門紅樓所在的新起街市場,以前有一些部分是墳場,所以為了保平安會蓋成八卦樓和十字架的樣式。」

「不對,我看到的資料說,日本技師近藤十郎並不懂八卦,蓋的時候確實有墳墓但已遷走,所以鎮住鬼魂的說法只是傳說。」

 

很好,很多孩子喜歡聽鬼故事,但這是否是穿鑿附會的稗官野史、鄉野奇譚?正好可以帶著孩子搜尋資料,看看不同的講法呈現著怎樣的事實?過程中孩子要留下怎麼樣的「故事」腳本,正好也可以帶著孩子用「4F 引導思考法」來進行提問。所謂的4F是指 Facts(事實)、Feeling(感受)、Finding(發現)和Future(未來)。

  

 

以西門紅樓來說,孩子們(發現) 西門紅樓由八角樓與十字樓組成(事實),那孩子們的(感受)是怎樣?然後孩子們選擇(未來)要相信那一個說法?(未來)接下來要尋找什麼證據作為支持?

 

同樣的方式也可以移植到「欽差行臺」的木結構建築,孩子發現了什麼事實?感受或觀察到什麼?是否聯想到其他古蹟如日式建築的差異比較?甚至進一步透過模型實作來驗證建物的耐震度、支撐力等建築力學知識。

 

最後引用4F 反思法的最後一個F(Future),若是您身為一個臺北市的市長,您為什麼要將「北門」復舊?又您若是台北總督?您為什麼要拆掉臺北城?當孩子可以這樣練習思辨後,我們會讓孩子穿越歷史,想想您是被清廷追殺的鄭成功,您為何要拿下大員(台南)?要如何拿?相對的若您是荷蘭總督奎伊,您會如何選擇?然後李仙得、斯卡羅的大股頭,要戰?要和?然後是今日的烏、俄戰爭?站在兩方的人,如何選擇?人命與權力?國家與個人?甚至國與國的關係?都不再只是道聽途說,看看懶人包,而是真實的去感受、去思考、去面對。

 

孩子,願你們在這堂課中累積做人的普世價值,以古鑑今,以史為鑒,成為一個有智慧,有能力關懷社會、關懷萬物的「真正的人」,願您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小光校長的臺北學課堂絮語     寫於烏俄戰爭第四日,228和平紀念日凌晨1:20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實光 的頭像
    小實光

    臺北市小實光實驗教育機構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