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哇嗚,老師又來了。」

生:「下次停電,我們就用排水氣法就好了。」

 

這是科學實驗客的「古典實驗」~

每一屆的新生,我們都會透過這些基礎的實驗讓孩子認識實驗器材的操作

認識基本的力學,熱學,聲光學與化學。

這個實驗是一個簡單的組合實驗

我們將氣體收集實驗與催化劑的認識進行組合

同時我們介紹壓力(包括大氣壓力)體積與化學反應

然後藉著燃燒觀察結果,同時介紹「燃素」的故事

   利用不同的蔬果當催化劑

氧氣幫助燃燒使我們有一個燦爛的光芒

 

所以孩子很喜歡這個實驗

因爲可以看見「美麗的火光」

有一點點刺激,一點點看煙火的感覺

同時需要與夥伴密切合作

需要練習遵守實驗室的安全守則

然後

在驚呼聲中

觀察到了化學現象的美麗

 

排水集氣法真是一個百玩不膩的古典實驗

事實上他還有很多變形的設計

可以讓孩子從玩實驗中探究許多科學的知識

手作的樂趣與動腦袋解決問題的機會

 

想要在家帶著孩子玩一玩嗎?

以下是材料與設備:

 

實驗名稱:

排水集氣法實驗

 

實驗目的:認識氣體的收集方法

 

實驗器材:

水盆  

吸濾瓶

橡皮塞

橡皮管

量筒

手套

燒杯 

玻璃瓶或燒瓶

電子秤

打火機

線香

湯匙

紅蘿蔔

白蘿蔔

 馬鈴薯

地瓜

 

使用藥品:

雙氧水

 

實驗設計:

 

1.切紅蘿蔔丁

2.插橡皮管到分濾瓶

3.把50公克紅蘿蔔倒入分濾瓶中

4.水盆裝二分之一的水

把燒瓶裝滿水

倒扣入水槽內

5將20~30ml的雙氧水到入量筒

6.雙氧水快速倒入分濾瓶

7.蓋上橡皮塞

8.等5秒讓一些氣體流入倒置於水中裝滿水的燒瓶直到氣體從瓶口冒出

取出瓶子(小心不要漏氣)

9.將線香放進錐形瓶進行觀察

 

問題討論

那些瓶子可以開口朝上,為什麼?

那些瓶子開口必須朝下,為什麼?

氧氣的收集除了馬鈴薯外,還可以用甚麼生活中的材料替代?

二氧化碳的收集為什一定要用"酸+碳酸鹽"?可以有其他方式嗎?

實驗中看見水逆噴回瓶中,它的原理為何?

如果氧比空氣輕(密度較空氣小),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密度比空氣大),那麼是否可以設計一個實驗,區隔兩種氣體,達到燃燒與滅火的兩種功能?

 

理論依據:

 

以置換法來收集,也就是利用我們所製造出來的氣體,把瓶子內的水或空氣給置換出來。除了排水集氣法,還有向上排氣法和向下排氣法。

排水集氣法:適用於難溶於水的氣體,如氧、氫、二氧化不同的氣體有不同的收集方法。一般我們在實驗室收集氣體多是碳等。

 

向上排氣法:適用於易溶於水的氣體,且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也就是比空氣重的氣體,如氯化氫、氯等。

 

向下排氣法:適用於易溶於水的氣體,且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也就是比空氣輕的氣體,如氨等。

   以紅蘿蔔擔任催化劑的角色

互助合作模式

 

arrow
arrow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