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月以來,一路忙,從校務到班務,主題課程的備課,新生家長訪談,演講,全校的移地訓練,六年級畢業的移地學習(壯遊),德國教育參訪~~~都快忘記休假感覺了。學期結束前,終於迎來了端午連假,決定來好好地爬爬山,追一下日劇,做一點料理,喝一點小酒~同時也還還積欠許久的「文字債」。
四年前,好友琇雯介紹了一部日劇:「下町火箭」。那時讓人看得熱血沸䲢,有一種有為者亦若是的氣魄。雖然我們沒有沖天的火箭凌雲志,但卻有「超級堅強」的「教育魂」。
《下町火箭》故事描述佃航平阿部寬飾演)原本是宇宙科學開發機構的研究員,負責研發火箭引擎,後來因為火箭發射失敗,佃航平扛下責任,辭職回北海道老家繼承父親的小工廠「佃製作所」。由於佃航平始終無法忘懷自己的火箭夢想,即使受到週遭親朋好友的反對,他毅然投入大筆經費,進行火箭引擎的研究開發,故事至此當然不會一帆風順,佃航平遭遇同業惡意控告侵權,讓公司陷入巨大危機。在勇敢逐夢與公司經營的兩難之間,佃航平究竟該如何抉擇?
這個連假,我觀看的是《下町火箭2》。故事延續四年前的腳本,但「佃製作所」因為火箭發射的業績可能面臨轉移,身為企業的負責人,掌舵手,佃航平開始帶領公司轉型為無人農耕機,割稻機的引擎,變速器製造商,希望藉由宇宙開發的衛星技術移轉而改善日本農業高齡勞力密集的社會現況。(呵呵,好像劇透太多了~)
劇本當然不可能讓主角一帆風順的演到底,總要有些人生的起伏,困難荊棘滿佈。然後也才會有感人的情節與對白,讓人慷慨激昂的一直追下去。故事中,男主不斷要面臨「大公司」的壓迫,也同時面對「合作夥伴」的背叛,同業的攻擊。劇中看見了許多商業競爭模式下延伸出的「專利戰」,「資訊戰」。男主既要維持公司的營運,同時要面臨「研發成果」被競爭對手剽竊,然後反客為主的攻擊。
在合作夥伴「Gear Ghost」面臨專利侵權戰時,男主伸出援手。在獲取專利交叉授權協議一事,男主召開主管會議說道:
「我覺得還是應該告知Gear Ghost一聲吧!」
主管們說「這可是我們成為變速器製造商的好機會啊,那是社長您的夢想呀~」
「是的。可是那Gear Ghost的夢想要怎麼辦?」
「Gear Ghost的這份專利寫的不是什麼零件的構造啊,機制之類的東西。而是寫滿了如果能發明這樣的變速器將會多麼有意思!將會更為人所用,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便捷,諸如此類的種種希冀,這些全都是她的夢想。Gear Ghost 的夢想全都凝聚在這裡。對她而言的變速器就好比我眼中的火箭一樣。這個夢想對她來說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我們怎麼忍心像這樣用欺騙去搶取呢?做生意要用策略,但這麼做也太不公平了吧。跟那些卑鄙小人又有什麼不同?公司的營運和做人一樣,在計較得失之前,難道不應該對對方懷有一份體諒之心,尊敬之意?這些才是最重要的不是?難道不應該在我們的產品中,體現出這種體諒對方之心?~伊丹先生(Gear Ghost 的社長)為此費心尋找投資者,他提出的投資條件是雇用全體Gear Ghost 的員工,永遠把員工放在第一位,Gear Ghost 就是這樣的一間公司。當然我也知道這對於我們公司來說是一個好商機,但是無論如何我都做不到去奪取伊丹先生,島津小姐的夢想~」
看到這,你有沒有熱血沸騰?也想去追一波《下町火箭2》!
每每我遇見困躓難行之路時,主耶穌都會為我開路。詩篇42:1說:「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從德國回來不久,有一個家長告訴我,之前從小實光離職的一位年輕老師,自己在師大附近做了一個自學團,他的很多課程,班內設施都和我們很像。呵呵~這件事我其實知道很久了。
過去,我時常將課程資料分享給夥伴,無論是小實光的夥伴或是到學校,到大學去演講而遇到的夥伴,年輕老師。因為,我相信教育應該「共好」,而不是只有「你好」。教育不是「做生意」,今天開,明天倒。錢賺夠了就繞跑。教育是一種志業,是一門需要費盡一生之力,才能影響孩子的百年工程。
我不喜歡將很多事情用簡單的二分法區劃,尤其是教育。我自己是從體制內出走的教師,我有很多體制內的朋友。台北永安國小,鹿野永安國小,三峽成福國小算體制內小學吧?!怎麼看,你都可以看見「實驗小學」的影子。台北市立和平實驗小學算體制內小學吧?!這可是道道地地的「實驗學校」。雖然我也不喜歡用「實驗」這兩個字,我覺得孩子的學習怎麼可以「實驗」呢?但相較於此,「體制外」的意義又是什麼?使用「體制內外」這個語詞的時代已經過去。在實驗三法通過之後的這幾年,各式各樣的實驗教育學校,機構,團體與個人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百家齊鳴,眾聲喧嘩,好不熱鬧。這樣的一個實驗教育「寒武紀大爆發」確實讓家長選擇權大開。但我們不需要有「零和」的競爭思維。實驗教育並不是什麼百憂解或萬靈丹。我們也不需要靠詆毀「體制」學校教育來撐大自己的「高度」,在體制內我看見非常多優秀的教師,不僅僅是「經師」,更是提升孩子生命色彩的「人師」,隨便舉就可以有一長串的名字:溫上德,黃志順,溫美玉,杜瑋倫,陳映蓉,施信源,吳明柱,謝基煌,黃同峰,黃正擁,柯慧儀,游琇雯......
自己從事實驗教育這麼久,還是不敢稱自己了解實驗教育,就像上星期在師大開會時廖炳煌老師說的「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自己操作的領域裡熟悉某些事,但那不見得是「全貌」。我們只是「瞎子摸象」的其間一員。」越是如此,越是需要謙卑。透過「共好」打造「共善」。
這是我們進行「課程報導」或是到處「演講」分享的目的。小實光實驗教育透過這樣的一種小班經營模式是想要藉著這樣的小規模「試做」,嘗試進行「差異化學習」的運作,透過師生共做的課程設計,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也擔任一個「前導實驗」的角色,將這樣研發的實務課程轉移給需要的家庭,學校。
所以呢~沒有抄襲的問題。「台北學」未來會將教案公開,讓更多人受惠。「科學課」,「語文課」亦是如此。只是目前還太忙,只能在臉書的雲端留下「雪泥鴻爪」。
謝謝家長來告訴我。
《下町火箭2》的故事結尾,是那些使用盜版,剽竊來的技術讓開發出來的無人農機無法完全發揮功能,佃航平說服夥伴開放原始碼及團隊農機拯救遇上颱風搶收不及的農戶,回到開發機器的初衷。我想我們沒那麼偉大,遇上這樣的「前隊友」確實令人沮喪。不過,回到教育的初衷,回到我們經營小實光的初衷,能夠產生讓孩子受益的「共好」,其實我們已經完成了我們自己的使命了。
身為教育者的熱情,一直是我們最好的「專利」,你說是不?

IMG_9024.JPG

IMG_8773.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實光 的頭像
    小實光

    臺北市小實光實驗教育機構

    小實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